编者按:在建筑工程学院,优秀的教师们如同明灯般照亮着学生的成长之路。他们不仅具备卓越的学术能力,更以其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学生们心灵的引路人。本系列报道将深入挖掘建院师风系列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和教育成果,以期探寻他们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升华。以多角度、多层次的方式呈现建院师风的丰富内涵。
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结构力学等基础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各学科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。建立清晰、系统的力学知识体系,是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各学科专业理论、进行工程实践的基础。
徐守彬教授领衔的力学教学团队从课程设置、大纲修订、试卷标准化、过程性考核、专周实训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课程建设,截至目前,已经建成了相对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。
换个讲台,继续发光
1997年,徐守彬在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入伍,此后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任教,主要从事爆炸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理论力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,二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力学教学研究一线。2019年,徐守彬从部队退休来到重庆工程学院,想要换个讲台继续他的教学生涯。他说:“想继续带着满腔热情发挥余热。”
目前,徐守彬主要负责讲授土木工程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,同时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。前不久,李峻霖同学在研究生考试中成功被重庆交通大学录取,他的材料力学取得了121分的高分,在发给徐守彬报喜的消息中,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,他说:“徐教上的材料力学课,让我记忆犹新,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。”
在2021年的第13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,徐守彬指导的李世银、税江云同学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,徐守彬也获得了“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”荣誉。
夯实基础,厚积才能薄发
徐守彬讲授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重,是学生开启“力学大门”的钥匙,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,他经常跟学生强调:“只有夯实基础,筑牢根基,才能越走越远。”
在学习中,徐守彬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,他说:“课下练习是巩固上课学到的知识点的最好的方式。”在每节课下课后,他都会布置一些典型例题来巩固当堂课的知识点,并要求学生每次都必须提交纸质作业。
在同学们眼中,徐守彬严于律己,时刻能起到表率作用。在上第一堂课时,他对同学们说,他批改作业的态度取决于同学们做作业的态度。当同学在拿到第一次《理论力学》课老师批改后的作业本时,看到原本空白的地方被老师用红笔密密麻麻地仔细批注,他大吃一惊:“没想到大学老师批改作业也这么认真。”
严谨治学,潜心育人
“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、润物细无声的过程,要引起学生思考和回味。”在教学中,徐守彬极其严谨,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,他仍坚持手写教案。他认为手写教案是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和回望。虽然如此,但他从不固守传统,也和年轻教师们一起做电子课件,使用多媒体手段授课。授课时他习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,通过问题的牵引,不断的提出问题,不断的用现在讲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。例如在讲到弯矩时,他会让同学们低头看课桌下焊接的三角区,告诉同学们:“这里的弯矩最大,是最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,因此使用焊接的方式固定,可以减少损坏。”以此来加深同学们的记忆,同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。
“做教师,态度比能力更重要。”这是徐守彬经常对年轻教师说的一句话,同时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。每一本教材,徐守彬都会将课后习题逐一做过,并将他们整理成册,再筛出其中适合同学们的基础题型,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。他说:“对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和必经之路。”要做到融会贯通并不简单,所谓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坚持课下备好每节课,讲出精华,讲出厚度。
师者小传
徐守彬教授先后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、重庆工程学院任教26年。主要从事爆炸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理论力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。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,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,首届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;先后被评为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,解放军总后勤部首届院校教学标兵,总后勤部优秀教师。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暨军队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,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第四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一等奖1项;主编并出版教材《建筑力学(Ⅰ)》,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。先后被聘为首届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专家,重庆市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