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图/文 刘丽娟)为深化课程实践教学,探索城乡更新设计策略。3月24日,环境设计系2022级部分师生在刘丽娟老师带领下,赴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白鹤村开展田野调查活动。本次调研以《环境心理学》课程为理论基础,聚焦"城中村空间改造与社区美化"主题,通过多维度调研方法为后续设计实践积累一手资料。
上午8时,师生团队抵达白鹤村后分为四组同步展开工作。空间测绘组:采用影像记录与现场测绘相结合的方式,对村内建筑形态、巷道系统及公共空间进行系统性建档;社会调查组: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深入走访12户原住民,重点记录居民对社区改造的功能诉求与文化认同;行为研究组:在村委会协助下投放问卷80份,采集居民通勤模式、公共设施使用频率等行为数据;环境观察组:运用行为注记法对小微绿地、闲置地块等潜在空间进行使用状况分析。
在调研过程中,同学们特别关注到白鹤村特有的山地聚落空间特征:依势而建的叠级建筑、层级分明的梯步系统,以及村民自发形成的"院坝"社交空间。刘丽娟老师现场引导学生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,分析物质环境与居民行为的互动关系,如巷道宽度与邻里交往频次的相关性研究。
在随后的座谈会上,白鹤村沈晓琳书记系统介绍了村落历史沿革、发展现状及纳入巴南区"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"的改造背景。与会师生就"如何平衡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提升"这一议题,与村委会代表、在地商户进行了热烈讨论。学生代表王静同学提出的"弹性空间"设计构想,获得当地干部的高度认可。
据悉,本次调研共采集建筑测绘数据12组,访谈录音35分钟,有效问卷73份。后续课程将运用本次调查数据,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,进行空间句法分析,形成《白鹤村微更新设计建议报告》。刘丽娟老师表示,在理论课程中植入田野调查活动,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,更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有益尝试,未来将持续推进"校地合作"的产学研模式。